探秘璧南河成为重庆唯一入选“最美家乡河”背后的故事
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“小而美”

????

蓝天白云下的璧山秀湖公园。通讯员 谢捷 摄

????12月17日,在中国首届“寻找最美家乡河”大型主题活动中,经各省市推荐、网络投票、专家评审,璧山璧南河从19条进入决赛的河流中脱颖而出,成为重庆唯一入选“最美家乡河”的河流,被评为中国“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范”。

????这是一件令璧山人自豪的事。可,为什么会是璧南河?为什么会是璧山?

????重庆日报记者为此来到璧山,探秘那些被无数人称道的“城市细节”背后的故事。

????“小城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……”已故《小城故事》歌曲词作者庄奴,曾在2013年将这首歌赠与璧山。庄老当时说,璧山就是他心中的“小城”。

????看似一幅画,听像一首歌。小城璧山,拥有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,兼具山的厚重、水的灵性。璧山人在这片土地上,修复文脉、盘活山水,纵深推进秀美绿城、活力水城、文化古城的建设。

????时光流逝,四季更替,静静的璧南河,碧水长流,见证着璧山近年来的变与不变。变化的是,璧山美景如画卷般延伸;不变的是,璧山人守护青山绿水的初心依旧。

????一座秀美绿城

????漫步璧山城区,人们很容易注意到,建筑只有两种主色调:灰色和巧克力色。

????为何选这两种颜色?

????区长章勇武的回答是:灰色古朴不抢眼,巧克力色是大地的颜色,也不抢眼。人工建筑,再美也美不过大自然,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大自然,不与自然争色。

????时光追溯到2013年12月11日,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一行到璧山考察。

????在秀湖公园,客人们对一块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石头上的八个大字苍劲有力:“千年璧山,深绿城市”。这正是璧山城市建设的精髓,也是璧山城市建设遵循的目标。

????短短两小时的参观,唐凯给予璧山这样的评价:璧山城市风貌的再建,不仅颇具特色,而且布局科学。璧山深绿城市实践之路代表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,领先于国内多数城市,有潜力建成我国生态示范的样板城市。

????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近年来,璧山秉承着这一理念,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,全力打造“深绿城市”。

????秀湖公园正是在这种发展思维下建成的。在秀湖公园建设的关键时期,区委书记吴道藩带领建设团队,在工地旁用帐篷搭起了一个临时办公点作为公园建设指挥部。公园里每一个景观的设置,每一处水体的打造,每一棵花木的布局,均由建设团队细细勘探、精心雕琢、用心打磨。正是靠着这样的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,一个占地面积1500亩,一年四季鲜花盛开,处处亭台楼榭、廊桥水岸的公园,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呈现在市民眼前。

????生物多样化,更能看出秀美绿城的与众不同。

????目前,国内北方城市的植物品种一般在300种左右,南方城市在500种左右,璧山的目标是要达到3000种以上。从2013年开始,璧山开始引乡土植物和花果植物进城,逐年引进栽植了620种开花植物、616种彩叶植物、1022种观果植物、242种水生植物,加上300余种本地绿化植物,城区植物品种已达到2800余种。

????璧山人的清晨总是在欢快的鸟鸣声中醒来的。在公园和绿化林里,人们一抬头就会看到高高的树顶上有不少鸟巢。这些鸟巢是用铁丝人工编制而成,方便鸟儿衔草垫窝。在城区,这些年每年都要造500个以上这样的鸟巢。

????与此同时,绿意也在璧山“疯狂”生长。城市公共绿地已超过1800万平方米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9%,绿色已成为城区最鲜明的“底色”。

????绿色遍布平面,也向着天际线自由延伸。璧山积极倡导城乡居民每家每户参与“立体绿化”,推进建筑墙面屋顶、道路堡坎护坡的绿化,促进15条“立体绿化”示范街区建设,目前已有14500户家庭完成立体绿化建设,绿化覆盖面积达13.7万平方米。

????在秀美绿城的建设中,璧山把“低碳、便利、宜居、舒适”作为城市建设价值取向,让百姓被绿意浸润,感受到幸福和美。

????一座活力水城

????璧南河是璧山区的母亲河,属长江一级支流。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,受当时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,璧南河一度臭气熏天,河流中淤泥堆积,十年九淹。

????2010年,璧山采取“河内清淤、河外截污、外域调水、生态修复”的治理模式,对璧南河进行综合治理,并由此拉开了全区污染治理、水环境打造的序幕。从璧南河、璧北河、梅江河“三河”治理到镇街污水处理厂(站)建设,从每年新建改造2到5座水库到“一河六湖十八湿地”打造,从“中水回用”工程纵深推进到“海绵城市”试点花落璧山……

????近年来,璧山与水共生、依水发展,治好了水、留住了水,更用活了水,城市防洪压力大大减轻,宜居水平不断提升,生活、工业用水得到满足,水城各项硬性指标基本实现。

????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从“水”入手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,璧山把环境转换为了资源、资本和生产力,一大批大项目、好项目在环境魅力驱使下落户璧山、留在璧山,推动经济增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。

????“碧波映城,城托青山,人在城中,城在画里”是璧山“活力水城”的形象描述。目前璧山城区水域面积占比提高到10.3%,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.1平方米,水网密度超过3公里/平方公里。

????璧山同时加强水系空间塑造,新建成大岚、东岳、雪山、双凤、安乐、竹林沟等7座城区景观防洪水库,扩建柯家桥、莲花等2座小型水库,新增水库蓄水能力3000多万立方米。重点完成盐井河水库扩建、璧南河综合整治、千层岩水厂扩建、璧城污水处理厂扩建、璧南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30多项重点水利项目,持续改善水环境,水质长期保持在IV类以上。

????城市污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经过适当处理,一样可以“变废为宝”。璧山在全市率先使用中水,城市里的园林绿化用水、街道冲洗用水、机关单位的厕所用水都用上了中水。目前,城市用水量中,中水回用已占46%。

????与水共生,依水发展,“海绵城市”建设在璧山起步。一批亲水设施、音乐水秀、城市水景观相继建成投用,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。不少城乡自然水体也被利用起来,种上水生、陆生植物,不经意间营造出一座座小型湿地。

????璧山人倾力建设水城,并乐于与花鸟虫鱼共享。这些生灵在秀湖公园安家,在湿地公园筑巢,在东岳公园追逐,未来还将在即将修复的新堰、打鼓塘、菜子沟、双柏等湿地嬉戏。

????一座文化古城

????吴道藩时常奔忙在璧山各处公园、景区、建设工地,一路走走停停。与赏景的游人不同,他更多地关注建设中的细节。

????吴道藩认为,城市建设不是光喊口号,更要注重细节,细节决定成败,细节决定城市建设水平。近年来璧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实际上就是抓细节、重细节的成果。一些工作看似小事不起眼,但把这些细节做好,城市就会更有魅力、品位。

????近年来,璧山致力于通过“文化古城”建设,将整个城市打造成一个博物馆。文化古城,文化在前,古城在后,直观地表达出璧山执政者古城建设的本意,那就是传承文脉。

????璧山的古城建设,不是单纯的仿古建筑的堆砌,而是立足于原有古迹保护的前提,按照璧山发展的历史轨迹,用一砖一瓦重现璧山在历朝历代原汁原味的风貌,将历史文化遗迹巧妙地和现代城市建设融为一体,以此彰显璧山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
????近年来,璧山在遗迹原址或重要节点,恢复建设寺庙、文庙、祠堂、书院、牌坊、塔楼、戏楼、会馆、宅院、驿站、古桥等,将古城风貌、自然景观、民俗风情有机结合,营造古城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。

????依照明清风格复建的秀湖水街,高挑的飞角屋檐、精巧的楼亭院阁、高大的牌坊、巧笔勾画的彩绘以及潺潺的流水,都仿佛让人穿越回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。

????觉院夜雨、东林晓钟、圣灯普照、茅莱仙境、凉伞云遮、金剑晴雪、虎峰马迹、石泉凝脂,这些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陶醉的璧山古八景,借以璧山八景图,在秀湖公园得以全部再现,彰璧山山川之秀丽。

????明建文帝朱允炆隐居璧山、毛熙震作词、陈德荣助夏、任畹治县州等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故事,借浮雕景墙、天子桥、隐帝流光坊等景观,惟妙惟肖地呈现于眼前,显璧山历史厚重。

????中国历代文状元不过五百余,璧山独占其二,“双状元、十翰林”的儒林盛况,在状元桥、翰林院的恢宏雅致中,书写着璧山人千年的情愫与骄傲。

????历经浩劫却幸存至今的璧山文庙,修复之后再现光彩,成为巴渝地区最厚重和鲜明的儒家文化遗产,也生动地诠释了璧山“厚德崇文,儒雅大气”的精神气质。

????……

????如今,璧山城区里、公园内的一街一景、一石一屋,都蕴藏着璧山故事,传承着璧山历史。在20余万平方米仿古建筑的串联下,璧山千年文脉的断层正逐渐修复。

????正如镌刻于东岳公园另一块奇石上的文字——中国的“小而美”。细节决定成败,“秀美绿城”“活力水城”“文化古城”实现空间叠加,璧山人用“工匠精神”精心绣出中国的“小而美”。(重庆日报记者 向婧)

[打印]

[责任编辑: 石柱刘榕]

  1. 中国经济新时代:2018,蓝图如何展开
  2.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