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尖雕刻小康生活

余建波正在打磨根雕

??? 或许余建波自己也不会想到,凭着一厢爱好,他竟能将盆景和根雕事业坚持了整整20年。即将步入不惑之年,当年那位青涩的打工仔,靠着一把刻刀,摇身变成小有名气的雕刻家,并靠着盆景和根雕脱了贫。

????一把刻刀 自学成才搞根雕

????初见余建波,他正蹲在屋檐下,拿着砂纸专心打磨一只快要成形的“鹰”。树根是他一个月前从几公里外的邻村捡回来的,原本夹杂着泥石杂乱生长的树根,在他的构思雕琢下,化身一只意欲振翅高飞的雄鹰,他将这幅作品命名为“大展宏图”。

????他的家中摆放着多个雕刻完成的作品,大到一米多长的茶几,小到几厘米粗细龙头拐杖,又或是神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罗汉。如果不是他自己亲口说出来,谁也不会相信他竟然完全是自学成才。

????余建波今年38岁,从事根雕15年。2003年,在福建莆田打工的余建波,一次偶然机会参观了一场根雕展,看到有人当场以3万元的价格,买走了一件展出的十八罗汉根雕。

????“当时我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块,3万元差不多相当于我们夫妻两人一年半的工资了。”余建波动了心。一个多月后,他带着打工挣来的1万多元工资,回家搞起了根雕。

????“我主要还是雕罗汉。”余建波介绍说,他从未学过绘画或是雕塑,也没有任何师傅帮他指导,他完全依靠自己的灵感和网上学到的知识开始自己的雕刻生涯。“我也不晓得为啥子,反正看到一个树根,脑子里就觉得可以雕刻成什么东西。”余建波说。

????“废弃的作品最后都当柴火被烧掉了。”余建波说,一开始,往往因为技术不成熟,导致很多快完工的作品因为走错了一刀而废弃。历经一年的反复练习,经历多次失败后,他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,雕出的作品有模有样。

????“大的茶几能卖几千块,小的罗汉也能卖几百块。”渐渐地,余建波的名气在三河镇流传开来,找他买根雕的人络绎不绝。

余建波正在给盆景修枝

????靠山吃山 他和盆景结下缘

????余建波家住在万寿山脚下的白玉村,门前的公路可以直通万寿山景区,房前屋后栽满了金弹子、茶花、罗汉松等品种的盆景树苗。尽管眼下正是农忙时节,余建波也要抽出时间给树苗修枝剪叶。

????1997年,十七岁的余建波在广东打工,只有初中文化的他,一个月最多能挣600元。“感觉当时除了打工也没得其他门路。”一年到头,除过开支,基本上存不下多少钱。

????一次打工回来,余建波在自家山上挖到一棵造型比较奇特的树苗,被闻讯赶来的客人买走。“当时卖了1080元,相当于一个半月的工资。”余建波说。

????看似不值钱的树苗也能卖出好价钱,余建波决定不出门打工了,他要做村里第一个搞盆景的人。“从小在山里长大,对山上的情况十分了解。”没有本钱专门买树苗,他决定靠山吃山,自己上山挖树苗培育盆景。

????“我爸爸当时就骂我不务正业,总认为我是搞起耍的。”余建波坚持自己想法,每天早出晚归,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寻找适合做盆景的树苗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年下来,他靠着卖树苗和盆景挣了1万多元。

????“从此父母再也没有阻拦过,相反,我爸爸还和我一起去山上挖树苗。”余建波说,近20年的时间里,他的盆景已成为家里的主业和重要经济来源。目前,余建波家还有大小盆景1000多盆。

????余建波粗略算了一下,靠着一厢爱好发展起来的盆景和根雕,平均每年能为全家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,顺利地脱了贫。“最近销售遇到了瓶颈,但我还是决定坚持做下去。”余建波期盼着万寿山景区早日对外开放,那时候从家门口的旅游公路经过的游客就会多起来,他的根雕和盆景也能守得云开雾散见日出。“那个时候就是奔小康了。”余建波说。(记者 罗贤为 文/图)

[打印]

[责任编辑: 石柱谢天]

  1. “重庆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新版8日上线
  2. 【美丽中国长江行】“美丽中国长江行一一共舞长江经济带?生态篇”网络主题活动启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