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花匠:拨动怀旧的琴弦

  曾经回荡在乡村的弹花声,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。

  手工弹棉花,拨动怀旧的琴弦。许多儿时乡村快乐的生活场景,伴着弹棉花的清响,嵌入记忆深处,令人回味无穷。

  物质匮乏年代,人们是凭棉花票购买棉花,得积累多年方能弹一床棉被。农家人嫁女弹制嫁妆棉被,必请弹花匠。那时,弹花匠走村串巷,东家请,西家迎,宾客相待,好酒好菜侍候,很受欢迎。小时候,只要来了弹花匠,家里就要推豆花款待客人,我就在院坝与一群孩子一起乐,然后跟在弹花匠后面看热闹,结果沾了一身的棉花灰灰,引来母亲一阵痛骂。现在想来,儿时看弹棉花的情景很是令人怀念。

  去年冬天,我回到老家,恰遇一位姓杨的师傅正在弹制棉被。只见他腰插背杆,左手持木弓,右手持木槌,在弓弦上轻轻地敲打。木槌起落处,“嘣、嘣、梆——”有节奏的旋律反复响起,一片片棉花在弓弦下翻飞。

  杨师傅介绍,一床手工弹制的棉被,要经过弹、拼、接线、磨压四道工序:先用弹弓将棉花弹蓬松;然后在木板上双面拉粗线、细线,定型包裹;再用手柄木质熨盘,反复磨压,让棉花与网线完全粘合。这样加工一床棉絮,需要一天的功夫。

  手工弹棉花是民间流传久远的古老技艺,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活儿,是七十二行老行当之一。手工弹制的棉被贴身、耐用,一床手工棉被可以使用二三十年,民间常有一床棉被两代人使用的例子。

  杨师傅说,他家几代人靠手工弹棉花谋生,他10多岁就跟着父亲学艺。现在虽然经济条件好了,但他不愿丢下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弹弓。由于机器生产的棉被有不耐用、不放心、不保暖等弱点,手工弹的棉被仍有市场,农村很多群众仍然愿意使用手工弹的棉被。

  这项流传久远的手工技艺,由于既辛苦,成本又高,加上工序复杂等原因,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。面对机械化生产的挑战,手工弹棉花生意逐渐萧条。机器生产已逐渐替代手工作坊,传统的老行当生产效率、人力成本无法与之抗衡。从事这项手艺的工匠大多年事已高,年轻人不愿学这项手艺,手工弹棉花技艺面临后继无人而失传的境地。那“嘣嘣梆”的弹花声,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。(作者 黄玉才)

[打印]

[责任编辑: 石柱刘榕]

  • 乐天与萨德,“神功”与“自宫”

      2月27日,一则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的事件还是发生了:乐天集团同意将旗下的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转让给国防部用于部署“萨德”反导系统。正式签约后,韩国在美国的协助下在5-7个月内完成“萨德”部署。[详细]

  1. 环球时报:中国说了句实话,却把这个反华组织气疯了!
  2. 巴西南部军警罢工致使治安恶化